(六)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新城建设加快推进。启动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升松江、嘉定、南汇新城综合功能,促进奉贤南桥、青浦、金山、崇明城桥新城优化发展。新城基础设施加快完善,轨道交通16号线部分区段建成投运,虹梅南路-金海路越江隧道、嘉闵高架南北延伸、郊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等项目加快推进。新城公共服务配套不断加强,郊区新建三级医院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制定实施加强农村综合帮扶工作若干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农村经济相对薄弱地区加快发展,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见表七)。农村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稳步推进农民宅基地置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等试点。农业设施化、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累计建成高水平粮田3.1万亩、设施菜田21.8万亩,家庭农场达到1893个。
表七 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主要领域 主要进展
完善公共服务 ●加大教育经费市级统筹和转移支付力度,启
动第四轮郊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
●出台进一步加强本市乡村社区医生队伍建
设指导意见,加强本土化乡村医生培养
改善生活环境 ●完成郊区县100个村庄改造
●完成农村经济相对薄弱村村内道路改造
1150公里、危桥改造910座,实施4万户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
●完成农村低收入户危旧房改造2910户
促进农民增收 ●浦东、崇明加快建设新型职业农民示范县
●出台鼓励本市农民在第一产业就业的扶持
政策,并在崇明、奉贤和金山开展试点
●建成农业旅游景点245个,国家级休闲农
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家、示范点25个,
直接带动涉农旅游总收入13.6亿元,解决
当地农民就业3.3万人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上海外部发展环境依然错综复杂,自身发展仍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着力解决。一是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总的来看,目前支撑本市经济发展的产业新增长点还未稳固形成。从制造业看,新增建设用地潜力接近极限,重化工业和代工企业产能加速外移,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培育阶段,产业项目市场化选择培育机制仍不完善。从服务业看,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基础仍不稳固,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制度性瓶颈约束较多,政府管理服务方式还没有完全适应新兴服务业态快速发展的要求。二是发展活力动力不足。当前本市经济发展传统大企业的支撑拉动作用较强,但总体上国有企业活力还不足,代表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的企业支撑带动作用仍明显不足。部分服务行业对社会资本的开放度还不高,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有待充分发挥。三是民生保障任务依然繁重。全市就业形势依然趋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趋缓,养老服务压力越来越重,旧区改造任务十分艰巨,雾霾等大气污染问题突出,城乡区域之间差距依然较大,改善民生仍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四是城市安全运行压力较大。特大型城市人口总量和结构矛盾越来越突出,对城市资源环境和公共服务带来巨大挑战。全市产业、建筑高度密集,生产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领域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切实加强综合调控缓解人口总量和结构矛盾,充分运用好世博经验加强城市常态长效管理,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二、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但也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整体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国内看,全国经济将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全面深化改革将释放新的动力和活力,经济工作最核心的是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从本市看,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新时期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主攻方向和时间表、路线图做了进一步明确,为本市以改革促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新动力(310328,基金吧),但自身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任务依然艰巨。为此,我们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底线思维,更要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以改革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2014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十届市委五次全会的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以改革统领全局,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强化质量效益导向、强化生态环境导向、强化民生保障导向,持续推动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民生改善,持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科学发展先行者,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发挥示范作用。
以改革统领全局。积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勇于创新突破,以改革创新促发展、促民生改善。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为核心,以率先探索自贸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强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与“四个中心”功能联动,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努力当好改革攻坚排头兵和创新探索先行者。
强化质量效益导向。把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改革创新的首要标准,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存量与增量、新经济(310358,基金吧)与旧模式三个关系,统筹推进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空间布局结构调整优化,促进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强化生态环境导向。把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作为改革创新的重大任务,大力加强节能减排,强化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治理,积极推进土地二次开发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努力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强化民生保障导向。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改革创新的根本目的,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大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常态长效机制。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在2014年主要目标考虑上,预期性指标要更加强化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更加注重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来实现,约束性指标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确保完成。(下转4版)(上接第3版)现对2014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如下(见表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