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落实大气环境治理措施。完成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制定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大气环境特别是PM2.5治理力度,全面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开展能源、工业、交通、建设、农业、社会生活等六大领域治理,全面完成燃煤电厂高效除尘改造和脱硝工作,淘汰7万辆黄标车,加强环境空气监测发布和重污染预警应对。出台长三角区域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研究制定清洁水行动计划,加强水源地风险防控,基本建成崇明岛东风西沙水库及取输水泵闸项目,加快截污纳管和污水管网建设,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出台实施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方案,启动土壤污染治理试点。扩大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范围。积极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基本生态网络,启动郊野公园建设,加快崇明生态岛建设,全市新建绿地1000公顷、立体绿化40万平方米,新增林地2.3万亩。完善环境保护和治理制度,研究生态红线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14、持续加强节能低碳,不断优化能源结构。聚焦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推进节能技改重点工程。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快推进燃煤锅炉和窑炉清洁能源替代或关停,大力发展分布式供能、燃气空调、LNG汽车等天然气应用市场。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差别化电价管理办法,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深入推进能源计量数据在线采集、实时监测,严格落实节能评估审查制度。推进国家和本市低碳城市试点示范,推动再制造产业发展,完成2000个电子废弃物回收网点建设。
15、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围绕总量锁定、增量递减、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高目标,实施土地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探索土地二次开发新模式,完善产业用地定期评估和强制退出机制,开展违法用地、闲置土地专项整治工作。统筹优化全市工业区块布局,完善工业用地储备制度。通过设定投入、税收、劳动生产率等标准,推动区县、乡镇工业园区调整升级。
(六)加强改进人口服务和管理,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16、完善人口服务管理政策。落实以积分制为主体的居住证制度,坚持以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居住为基准,加强人口服务和管理。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传统行业能级,加快转移淘汰劣势产业,逐步优化就业结构。完善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政策,建立公共服务政策和人口管理政策的统筹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对违法建筑、城中村、群租等综合整治,推进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服务管理全覆盖。
17、大力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制定出台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实施意见,整合养老服务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养老服务。编制全市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确保养老机构、日托机构、老年活动室等设施落地。建立统一的养老服务需求评估体系,研究制定全市养老机构分级分类管理办法。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切实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推进养老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全年新增养老床位5000张,为29万名老年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七)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18、深化教育卫生改革。制定实施本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体育方面,加强基础教育经费市级统筹,加强城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对口支援,完善小学课程标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研究制定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规划、学科布局规划、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划;全面推进30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新建60条百姓健身步道,扩大体育场馆公益性开放。医疗卫生方面,新开工建设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积极推进上海转化医学研究中心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公立医院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运行机制,推动部分二级医院转变为康复护理机构,推进实施家庭医生制度,健全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机制,鼓励社会办医,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城市建设。
19、完善就业分配保障。把稳定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政策,完善高校毕业生、青年人和就业困难人员系统帮扶机制,帮助成功创业1万人,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以上。立足提高居民收入,研究制定本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措施,制定公共服务行业一线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政策意见,统筹提高最低工资、城乡低保、养老金等待遇标准。立足完善社会保障,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研究各项养老、医疗保险制度之间转移衔接办法,加大对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的救助力度。着力稳定物价,完善主副食品储备和主要农产品(000061,股吧)最低保有量制度,编制发布本市菜篮子价格指数,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20、健全旧区改造和住房保障机制。旧区改造方面,创新旧区改造资金筹措机制,合理控制旧区改造成本,加快在拆基地收尾,提高动迁安置房源适配性,全年拆除中心城区二级旧里以下房屋55万平方米。住房保障方面,着力推进大型居住社区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共有产权保障房供应分配政策,推进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统筹建设、并轨运行、分类使用,实施旧住房综合改造2.5万套。同时,严格执行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八)推进城市常态长效管理创新,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21、切实加强城市管理,推进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严格落实责任,强化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政府部门监管责任和基层属地管理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聚焦薄弱环节,重点针对危险化学品、轨道交通、高层建筑、建设工程、油气管道、市政公用管线等领域,加强隐患排查和问题整改,加大防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100个老旧小区消防安全专项改造,完成30万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健全长效机制,大力推广世博会管理经验,统筹基层管理资源,推进网格化管理、大联勤、大联动和12345市民服务热线整合互动,构建全方位的问题发现处置机制。继续按照“五个最严”要求,全面推行食品安全监管新体制,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健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配套制度。同时,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新开工建设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17号线、虹桥机场T1航站楼改造工程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轨道交通9号线三期、12号线、13号线一期和二期、嘉闵高架南北延伸、中环线浦东段以及一批越江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
22、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健全社区管理体制,拓展社区“三个中心”服务功能,加快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继续推进“镇管社区”试点。完善社区治理结构,提升居村委会社区自治能力。推进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直接依法申请登记,深化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完成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一期建设,扩大信用信息共享和应用范围。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确保社会安定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