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进一步加大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完善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促进城乡更好地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一是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郊区倾斜。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和要求,着力加大市与区县两级财政的财力统筹和资金整合力度,增加市对重大市政道路项目补贴和城市维护项目资金的投入总量,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民间资本增加投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重点聚焦支持事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和郊区新城、小城镇、“美丽乡村”建设。二是深化完善市对区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结合实施《上海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和落实严控人口总量、优化人口结构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完善以区县年度人口控制目标为重要依据的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转移支付分配因素,提高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切实强化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导向功能;结合构建郊区差别化管理机制,研究建立大型居住社区管理运行的长效补助机制,推进公共服务资源向郊区人口集聚地倾斜、执法管理力量向城乡结合部倾斜,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倾斜、向基层下沉,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实施力度。结合实施科技兴农战略,进一步扩大现代农业组织化经营专项奖补试点范围,支持推广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重点的新型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促进农业组织化、规模化经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切实保障粮食安全;进一步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研究建立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提高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在进一步完善经济薄弱村财政转移支付补助机制、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安排设立农村综合帮扶市级专项资金,重点聚焦支持一批具有长期稳定收益的综合帮扶项目,加大公共资源和财政投入的倾斜力度,加快形成造血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农户生活水平。
(六)围绕加强政府全口径预决算管理的总体要求,加快实现政府“四本预算”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原则和要求,着力加大制度创新力度,逐步实现“四本预算”在范围、内容、标准、程序、时间等五个方面的规范和统一,进一步细化和完善预算编制,加快推进建立“四本预算”之间有机衔接和统筹联动安排的长效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推进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力争在一些重要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一是在已经基本建立起基本支出预算定额标准体系的基础上,从项目支出的通用定额入手,加快建立和形成完善的预算支出标准体系。二是选择预算金额较大的民生项目、中期预算试点项目实施财政重点评审,并将评审项目的选择与绩效目标的编报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快建立完善的重大财政支出项目预算事前评审机制。三是进一步扩大纳入中期预算管理机制改革试点范围,一次认定预算总额、分年安排项目预算,切实提高预算编制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四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 《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着力支持和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逐步使政府购买服务成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方式。五是从2014年起,将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改革的试点范围,由市本级和宝山、嘉定两区扩大到其他15个区县,为推进建立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打好基础、创造条件。六是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新增公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首次实现本市“四本预算”联动公开;在已经公开2012年度市级行政经费统计汇总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公开各市级行政单位2013年度的行政经费;推进本市电子集市交易的采购结果信息向社会公开;扩大市级财政专项资金公开范围;深化市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信息公开;推进市、区县、乡镇三级政府“三公经费”的全面公开。
(七)围绕实现财政预算收支平衡,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财政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一是按照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的要求,建立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加大资金统筹使用力度;进一步深化推进国库现金管理改革试点和健全完善地方政府自行发债机制,着力增强财政的筹资、理财能力。二是按照“两高、两少”的要求,进一步清理取消不合理、不合法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三是全面贯彻落实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根据国家有关完善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出国(境)费等经费管理制度改革的统一部署,结合上海实际,制定和实施本市会议费等相关经费管理办法,加快健全公务支出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和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长效机制,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四是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加强政府采购标准化和从业人员专业化建设,推进建立政府采购项目后评价机制,推动政府采购管理从程序导向型向结果导向型转变。五是着力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夯实管理基础,加快建立规范合理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切实强化对本市政府性债务的源头规范、动态监管和风险预警,有效防范市、区县、乡镇三级政府的债务风险。六是全面实施《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完善财务会计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实施本市浦江会计人才培养工程。七是着力加大对财政政策落实、财税改革推进和财政支出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评估、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力度,不断提高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